1.1 连接器功能
连接器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本手册的重点将会放在电连接器上,其主要应用于3C产品。从这个重点可以提出电连接器的功能性定义是:
电连接器是一种电机系统,其可提供可分离的界面用以连接两个次电子系统,并且对于系统的运作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作用。
定义中关键词是”电机系统”,”可分离的”和”不可接受的作用”。
连接器是一种电机系统是因为,它是通过机械方法产生的电性连接。如将要讨论到的,机械式弹簧的偏向会在配合的两部分间产生一个力量,这就使得接口配合面之间产生金属性接触。应用连接器在首要地方的原因是配合接口具有可分离性。可分离性的需要性具有很多的原因。它可以使得独立地制造部份或子系统而最后装配可在一个主要的地方进行。可分离性也可以使得零件或子系统的维护或升级不必修改整体个系统。可分离性得以应用的另一个原因是可携带性和支持外围设备的扩展。
另一方面,定义中的可分离性引入了一个额外的子系统间的界面,此界面不能引入任何”不可接受的作用”,尤其是在系统的特性上不能受电讯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如不可接受的扭曲变形和系统间的信号退化,或者是通过连接器的电源损失,以毫伏损失计算的电源损失,将会成为功能性的主要设计标准,因此主机板的电力需求也将增加。
可分离性的需求和”不可接受性”的限度要由连接器的应用而定。可分离性包括配合周期的数目,配合周期是指连接器在不影响其性能必须提供的,以及与另一连接器相配合所必需的作用力。典型的配合周期需求其范围从内部连接器的几十个周期到外围设备的几千个周期,比如PCMCIA型连接器。由于电路或功能的数量以及连接器互相连接的增加,配合力量的需求变得更加的重要。为了提供更多的功能性,连接器上端子的位置也必须要增加,这样就导致了更高的连接器配合力量。由连接器的使用和功能而定,其端子数从几十到上千不等。可分离性和配合力量需求将会详细地在1.5.1部分中论述,同时归类连接器的互相连接的技术水准也将加以描述。
现在我们将要考虑的转向第二种定义连接器的方法-结构性的或者说设计/材料上的定义。
1.2 连接器结构
一个基本的连接器包括四个部分:
接触界面
接触涂层
接触弹性组件
连接器塑料本体
1.2.1接触界面
事实上必须考虑到有两种不同的接触界面:可分离界面和固定(永久性)界面。可分离界面由于在首要的地方使用连接器而已经被明确的提到。固定(永久性)界面是当两个子系统相连接时在连接器功能性定义中被提到。这些界面被称为固定(永久性)界面是因为,一般说来它们只制造一次而固定使用。固定连接的例子包括位于图1.1左边的卷曲型连接和位于图1.1右边的压力型。在可分离性界面和固定连接之间存在很多的不同点,包括结构上和需求上的,它们在基本组件上具有共同之处.在两种情况下,产生和维护金属接触界面需要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电力要求。此外,在两种情况下,金属性界面的产生是通过机械方法。
推荐阅读